
发布日期:2025-04-13 15:02 点击次数:175
各位书迷,快来集合!我刚从一场文字盛宴中归来,这本小说简直是书海里的璀璨明珠!每一页都牢牢抓住我的心,每个转折都让人拍案叫绝,角色鲜活得仿佛就在眼前。这书看得我废寝忘食,根本舍不得放下!如果你也渴望一场让人沉浸的阅读体验,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
《刘备:三国真英雄》 作者:剑眉枉
第一章——生逢乱世,英雄出世
东汉末年,皇帝昏庸,宦官当道,民不聊生,东汉王朝统治濒临崩溃。“太平道”组织头目张角,掀起了一场震撼东汉王朝统治的大起义。身为刘氏江山一分子的刘备,此时对此还很懵然,沦落为平民的刘备虽然有当皇帝的大志向,却不得不为填饱肚子忙活——卖草鞋。终于,一个大名儒和两个大富商的出现,给了他一双挣脱现实的翅膀,坚定了他从一个贩夫走卒迈向豪杰之路的信心。
天下大乱
东汉王朝后期,在帝国北部的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一对普通的夫妻生了一个男孩。
男孩的出生,一切都很平常。史书上没有记载他母亲与蟒蛇狗熊之类的怪物发生过奇异的艳遇,他出生时没有红光满屋,没有白气充庭,更没有什么五彩祥云。小男孩与常人一样,极其平常地来到了这个世上。这一年,是东汉桓帝延熹四年(161)。
一般来说,平常人家生个孩子,也就是多一粒黄土地上的“微粒”,是不会被人记住的。这个男孩的出生,之所以能够被人记住,是因为他有一个不平常的名字——刘备。六十多年以后,他有了另外一个称呼——蜀汉昭烈皇帝。
刘备平静地来到了这个世上,没有太多的人在意。但我们相信,至少有两个人是非常在意非常高兴的,那就是他的爹和娘。
他爹叫刘弘,在涿郡政府部门工作,是个芝麻小吏,虽然俸禄微博,养家糊口还没问题。
童年的刘备遇到的第一个意外是非常不幸的,它以不幸程度之高、伤害力之强,被公认为人生三大不幸之首——年幼丧父。
由于刘备的爷爷做过县令,他爹又当过公务员,算是干部家庭,经济条件还算可以。他爹去世后的几年,他的生活轨道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大约就在这个时期,刘备上了当时的私塾。
人在少儿时代的成长是非常迅速的。在读私塾的几年里,刘备知道了很多很多在以后看来有意义的无意义的、在大人看来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事情。
◆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之刘备像
对于刘备来说,他明白的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他——刘备就是大英雄汉高祖的后代,也算是大汉皇族一脉!
当然,刘备知道自己是大英雄汉高祖的后代这事不是私塾里的老师告诉他的,而是从同族的长辈那里得知的。长辈们告诉刘备,他们都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汉文
帝刘恒的儿子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陆城侯刘贞的后代。
听起来很拗口吧?没错,刘备与汉高祖就是这么个关系。但支撑结论的证据十分缺少:除了知道他爹叫刘弘,他爷爷叫刘雄以外,从刘雄到陆城侯刘贞的谱系传承已经无从考证。
不过没关系,反正小刘备是坚信自己乃皇族血脉,将汉高祖当做了自己的偶像。刘备虽然没直接说自己要做汉高祖第二,但有件小事能从侧面证明这一点。
有一天,刘备和一些小伙伴们在家门口玩耍,兴头上刘备指着自家门口的大桑树说:“我一定能坐上皇帝乘坐的车子!”
这句话真正的意思谁都能听得出来,他不是想有朝一日坐上皇帝的车子,而是要坐上皇帝的位子。刘备说这话时,那棵大桑树正枝繁叶茂,远远望去,正如皇帝的车盖。
汉朝人都知道,皇帝位子的合法继承人一定不是刘备。他要想当皇帝,只能通过不合法的手段,而用不合法的手段夺取皇位通常有一个特定称呼——谋反!因此,刘备的这个牛皮着实把他的叔叔刘子敬吓了一跳,于是赶紧制止他说:“小孩子家不要胡说,小心被灭族啊!”
就在刘备表白完自己的大志不久,由于家境日窘,他不得不辍学了。刘备和母亲这一对身为皇族的孤儿寡母诚然日子过得很艰辛,但作为他们最风光的本家——汉桓帝的日子也同样好过不到哪去。
汉桓帝是外戚梁冀所立,备受梁冀欺凌,后来汉桓帝不甘心当傀儡,利用宦官除掉了梁冀。可是宦官集团随之又做大,权势熏天。汉桓帝除去梁冀后,终日沉湎酒色,致使政治愈加腐败,天下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
刘备七岁时,荒淫无道的汉桓帝驾崩了,没有留下一个子嗣。皇位由汉桓帝十二岁的堂侄刘宏继承,是为汉灵帝。汉灵帝年幼,由外戚窦氏家族执掌朝政,没几个月,宦官集团就发动宫廷政变夺了窦氏的大权,从此大汉进入宦官独裁的黑暗时代。
桓帝、灵帝两朝不仅人祸十分严重,天灾也异常繁多,比如令人谈之色变的瘟疫。据《后汉书》记载:
桓帝元嘉元年(151)正月,京都大疫。二月,九江、庐江大疫。
延熹四年(161)正月,大疫。
灵帝建宁四年(171)三月,大疫。
熹平二年(173)正月,大疫。
光和二年(179)春,大疫。
五年(182)二月,大疫。
尤其是后面的几次瘟疫,“大疫”前面已经没有了用作定语的“京都”或“九江、庐江”字眼——这意味着这五次瘟疫是全国性的大灾难。
在多年来天灾人祸的频繁打击下,天下百姓已经生不如死,一个叫张角的男人却认为迎来了自己生命中的春天。
当刘备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张角已经是个“大仙”了。他自称为“大贤良师”,在老家冀州钜鹿(今河北巨鹿)一带,建立了太平道组织。
在几次大瘟疫中,张角带领信徒打着济世行医的幌子奔走于全国各地,积极发展“会员”。经过张角十多年的努力,太平道已经拥有了遍布九州的数十万会员。
中平元年(184),张角终于竖起造反大旗,对大汉王朝的统治做出了武力反抗,是为“黄巾起义”,天下就此陷入大乱。
卖草鞋的日子
宦官祸国、张角密谋造反这些事虽然都关系到刘家江山的稳定,但刘备此时还没法关心这些事。为了生存下去,十多岁的刘备开始出来摆地摊卖草鞋。
刘备认为自己绝对不会卖一辈子草鞋,但目前他需要的是坚持下去,卖好草鞋,吃饱肚子。
因为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十多岁的地摊主刘备,就在卖草鞋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不在于个头长高了,财富增多了,而在于心的强大。只有心的强大,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说刘备刚开始卖草鞋的时候会羞于见人、躲躲闪闪,那么在几年之后,他已经能泰然处之、安之若素。
有句话说: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我们同样可以说:摆得地摊,百事可做。
从摆地摊的郁闷中走出来的刘备,已经超越了自我。
涿县县城是涿郡政府所在地,可以算是中等城市了。在这里做生意的人很多,其中有两个中山商人,一位名叫张世平,另一位名叫苏双。他们做的生意不是一般的生意——贩马。
有一天,张世平和苏双在涿县城里见到了一个相貌不凡的年轻人:手很长,双手下垂能过膝盖;耳朵很大,自己能看到自己的耳朵(这个有点离谱);身高七尺五寸,大约是今天的1.725米的样子。
大家都知道,这个年轻人就是我们的刘备。张、苏二人见到刘备的时候很吃惊(可以理解)。
片刻之后,他们更吃惊——刘备语气平静、不容置疑地说出自己是汉景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
吃惊之余,张、苏二人表达了自己对刘备的敬佩之意。刘备也知道了张、苏二人的商人身份,但他并没有对这两个穷得只剩下钱的人表示出一丝的轻蔑,而是谦和地向二人问好。
萍水相逢即有缘。何况遇到的是一个相貌不凡(当时的人们很看重这一点)、人格魅力挡不住的皇族,张、苏二人被雷到了。
张、苏二人被雷到之后的反应,是迫切想与这个年轻人做进一步的交流。按照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交流感情、建立友谊的地点一般安排在酒楼饭桌。
觥筹交错之间,随着双方相互了解的加深,张、苏二人发现刘备很不平凡,出身皇族,少年丧父,卖过草鞋,上过大学,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他缺少的只是机遇。
不对,刘备还缺少另一样东西——钱。而这样东西,正是他们所富有的。
张、苏二人当即表态,身为商人的他们社会地位基本等于零,不能给刘备提供太多的帮助,只能为他解决钱的问题,于是给了他很多钞票(多与之金财)。
从此,刘备不再为生计发愁,开始放开手脚,为实现心中的理想而进行前期准备活动。
◆东汉·君车出行图(部分)此图描绘了墓主出行的车队。前由侍卫数人,列队前行。后随车队,车为双辕白轺盖车,马昂首疾驰,整齐威严,声势显赫,可见画工渲染画面气氛的超高技艺。
大儒卢植
其实,刘备在遇见张世平和苏双这两位贵人之前,并不是一直都在卖草鞋的,他还上了一段时间的“大学”。读“大学”那年,刘备十五岁。教授他的老师就是一代名儒——卢植。
读过几天私塾、卖草鞋的刘备怎么就突然拜入大儒卢植的门下了呢?这要多亏刘备有一位伟大的母亲。这位伟大的母亲,在经历了中年丧夫的巨大痛苦之后,不仅含辛茹苦地卖了多年的草鞋,一手把心爱的儿子拉扯长大,而且不计代价决定让儿子去上大学。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位单身母亲独自承担了卖草鞋养家糊口的工作,决定让儿子去上大学,并将儿子送入了卢植的门下。
卢植也是涿郡涿县人,东汉末年,他是个地球人都知道的人,不仅学问好,而且武略高,是地地道道的文武全才。
先说学问。卢植的老师很有名,是当时的学界泰斗、古文经学大家马融。马融老师是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汉明帝皇后(马援的女儿)的侄儿,算得上是皇亲国戚,家中不是一般的有钱。
卢植的师兄更有名,是遍注儒家经典、一统经学的儒学大家郑玄。老师很牛,师兄更牛,当师弟的卢植自然也毫不含糊,史称他“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后汉书·卢植传》),并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两部儒学大作。
说起学问,马融、郑玄、卢植师徒三人可以相提并论,郑玄师兄略胜一筹。但说起武略,马融老师和郑玄师兄,也就只能望望卢植的背影。
后来张角发动黄巾起义时,东汉中央政府首先派遣三个猛人率领政府军打了过去。这三个猛人就有卢植,并且排名第一。
根据惯例,排名第一的自然是最受器重的。这次也不例外,政府军排名第一的卢植,面对的正是黄巾军中排名第一的大头领——张角。
双方见面,不认识,那就打吧。打了几仗下来相识了,张角原来是个挨打的主,一路是丢盔弃甲边打边跑;卢植原来是个打人的主,一路是乘胜追击一顿猛揍。
张角一口气跑到广宗(今河北威县东),狠下心来决定再也不跑了,发誓死也要死在这里。虽然张角打不过卢植,但卢植一时半会也搞不定张角,双方就在广宗打起了持久战,战役从第一阶段的运动战进入了第二阶段的阵地战。
卢植有耐心更有信心与张角打持久战,但汉灵帝刘宏同志却没这个耐心,加上由于太监左丰向卢植索贿不成,便乘机进了几句谗言。于是汉灵帝临阵易帅,派遣董卓出任前敌总司令,文武双全的卢植却被抓到了京城洛阳问罪。
志大才疏的董卓兵败后,东汉政府调遣猛人皇甫嵩率军围攻张角。皇甫嵩沿用卢植的用兵方略,取得了对战争进程有决定性意义的广宗战役的胜利。卢植也就得到了中央政府上上下下的重新认识,不但立即被无罪释放,而且还东山再起担任尚书。
给刘备做老师时,卢植刚人到中年,除了在学术方面有些声望之外,还没有举世瞩目的名头,而且当时他的身体状况似乎不怎么好——他刚从九江太守任上休假养病。
刘备读的民办大学,教学方式和科目有点像今天的研究生教育,一个导师,辅导一拨学生,专攻几部经典,教授自然是卢植先生。
史上留下姓名的除了刘备,还有两位:刘德然和公孙瓒。
刘德然与刘备同宗,只是辈分搞不大清楚。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通过观察刘备在卖草鞋这个没有前途的职业中的突出表现,认为刘备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青年。由于刘备与刘德然上学的地方离老家很远,在京城洛阳附近的缑氏山中(今河南偃师东),因此上学的学费和路费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这就难住了靠卖草鞋勉强度日的刘备母子。为了让刘备读完大学,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刘元起,多次不顾老婆的反对资助刘备,甚至给刘备的开销与自己的儿子一样多。
另一个同学公孙瓒,是幽州辽西郡令支(今河北迁安、迁西一带)人氏,出身贵族家庭。在卢植教授的谆谆教导和倾心传授下,刘备和他的同学们必然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刘备,从他日后的所作所为来看,做人行事完全符合儒家的标准。
此外,身教甚于言教,卢植教授一身正气、忠心为国的为人处世风格,对刘备等人也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刘备日后的做人理念和行事原则,正是在卢植门下读书的时候打下的基础。
在同学当中,刘备和公孙瓒非常合得来,两人称兄道弟,关系好得不亦乐乎。这也是刘备上大学期间的又一收获。后来他能在乱世中混出头来,得到了公孙瓒师兄的不少帮助。
可能是受到公孙瓒师兄的影响,草根出身的刘备,也喜欢上了当时贵族子弟才能享受的娱乐活动——喜狗马(打猎)、音乐、美衣服。
从这些喜好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很能合群的人。在贵族子弟成群的大学,草根出身的他没有顾影自怜、自卑自弃,而是和同学们和睦相处打成一片。
刘备读大学的时间很短暂。卢植同志养病期间当兼职教授,过了差不多有两年时间,东汉政府需要他了——扬州庐江(治今安徽庐江西南)一带的少数民族造反了,组织上决定派一个恩威卓著又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前去开展工作。
接到中央政府的通知后,卢植收拾行装,准备远赴庐江去担任地方上的一把手——太守。
刘备不得不提前毕业了。
◆卢植墓卢植墓位于涿州市清凉寺办事处卢家场村(卢植故里)北约100米处。墓地占地10亩,修建于2001年。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关注小编,每天有推荐,量大不愁书荒,品质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让我们共享好书!